报告要点
“节约粮食”“粮食安全”成为最近的热门话题。中国粮食自给率高库存充足,一些农产品出口国禁止出口不会对国内粮食安全造成太大冲击。因此,提倡“节约粮食”不是因为粮食短缺,而是未雨绸缪。但我国粮食安全也存在结构性问题,部分品种对外依存度高,需要引起重视。
短期国内粮食安全得到保障,粮食自给率高库存充足,部分农产品出口国禁止出口不会对国内粮食安全造成太大冲击。但粮食安全也面临着一些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油料和玉米上。
中国玉米产量稳定,但需求稳步增长,库存逐年下降,未来可能需要依靠进口补充国家储存,不能忽视中美关系走势对玉米的潜在影响。
结论: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结构性问题:粮食相对安全,但粮食和油料对外依存度较高,特别是玉米将来可能需要通过进口补充库存。中美关系趋紧,影响贸易协定执行,要么对国内玉米补充进程产生较大影响,要么加剧国内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全年玉米供需紧张状况。
1.短期粮食安全保障
1.3.世界小麦产量创历史新高。
由于消费结构升级,面粉消费量下降,饲料和工业消费下降。2019/20年度余额1400万吨,同比增长870万吨,连续7年超过需求。部分公开数据显示,全国最低收购价小麦存量超过9000万吨,加上中央储备、地方储备等,全国政策性小麦存量达到1.48亿吨。
在进口方面,每年小麦进口量基本保持在配额内水平,2018/19年度,中国小麦进口量315万吨,比上一年度的394万吨减少79万吨左右。受中美贸易谈判协议影响,我国农产品进口量有望增加,2019/20年度我国小麦进口量预计在400万吨左右,但总体进口量低于国内产量和消费量。主要进口部分高档小麦作为品种配方。中国小麦年出口量在1万吨左右,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国际小麦市场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较小。
2.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结构性问题
2.1.大豆对外高度依赖。
2.2.中美关系对大豆市场的影响
2.3.国内玉米库存下降。
但是接下来情况会发生变化。2020/21年度供需缺口大致率大于当前年度,在供方看来,从2015年开始在国内扶持种植大豆,2020年玉米补贴较上一年度小幅上调,但与大豆补贴的差额将维持在200元/亩以上。考虑到2019年大豆收获以来的价格上涨,大豆种植收益优于玉米,玉米种植面积难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难以显著增加。从需求端来看,非洲猪瘟自2018年8月起大幅降低国内猪产能,自2019年9月以来逐渐回升,但考虑到正常恢复速度相对较慢、三元恢复的生产性能有限,市场要么在2020年底产能恢复到爆发前的水平略低于预期,下一年度玉米饲养需求可能进一步恢复增长。
就目前年度而言,供需缺口在5300万吨左右,国内玉米储备可以弥补,但另一方面,考虑到下一年度供需缺口的预期,市场正在加强库存。另一方面,对于下一年度,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根据目前贮藏玉米的投入和成交量,在8月末贮藏玉米售罄,弥补了当前年度的缺口后,可能无法弥补下一年度的供需不足,在产量短时间内难以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预计可能的供应增量将来自三个。二是国内水稻小麦贮藏在深加工和饲料需求中替代,三是增加饲料用粮进口。
2.4.将来玉米进口可能会增加。
3.结论